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趋势预判
2022-03-06 16:31
外部发展环境仍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交织,但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和国内经济复苏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在此发展背景下,我国服装行业运行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国际市场需求增长动力趋弱
自三季度开始新变异毒株对经济走向构成威胁,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整体放缓,通胀压力促使发达经济体加快收紧货币政策,对消费能力及消费信心的恢复产生负面制约,国际市场服装消费需求增长呈现收缩趋势,外需实质性转好基础仍不牢固。
2.疫情加速全球供应链布局调整
随着东南亚各国疫情得到控制,越南、柬埔寨等国生产能力逐渐恢复,海外订单回流至国内的现象不可持续,全球服装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将在产业恢复中加速重构。从美国、欧盟和日本主要市场的服装进口数据来看,中国在美国和日本的市场份额小幅提升,在欧盟市场份额略有下降;而孟加拉国、印度、土耳其、马来西亚在主要市场的份额均保持增长。
3.国内消费复苏内生动力不足
受国内疫情反复、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国内消费市场复苏进程受到一定影响,销售和投资增速均有所放缓,总体呈现弱复苏的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2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仅为1.7%,1-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速为3.9%,低于2019年同期增速4.1个百分点;
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速为3.9%,低于2019年同期增速1.5个百分点; 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中的新订单指数已经连续五个月位于收缩区间,反映出市场需求总体偏弱。四季度,我国人均居民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分别增长8.1%和12.6%,增速分别比上半年放缓3.9和4.8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419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半年放缓6.8个百分点。
4.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加大
在全球疫情蔓延、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不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的背景下,我国服装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加大,尤其是中小企业制造成本和出口成本上涨加剧。一方面,能源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推高中间产品价格,纺织原料类购进价格指数与衣着类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12月差值攀升至9.2个百分点,企业盈利空间严重收窄;另一方面,疫情影响下港口拥堵、集疏运体系不畅,导致国际货运价格成倍数增长,加之人民币汇率和美元指数同时走强,服装出口企业面临汇兑损失、物流不畅、结款周期延长等问题,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较大风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2月制造业小型企业PMI指数为46.5%,环比下降2个百分点,已经连续8个月位于收缩区间。

小程序商城

微信公众号

抖音